在会展大数据方面值得称道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会展现场的管理方面。通过观众“跟踪”技术(RFID技术或蓝牙NFC技术),优化门禁系统,特别是跟踪观众在会展场馆的活动轨迹和规律,分析人们对产品及企业的关注度,并调整展览的运营管理。这方面展商已经有一些很好的实践和探索。
利用上述技术,一方面,展商和买家(终端)可以在现场利用相关技术实现对彼此位置的准确感知,尝试更高效率的贸易合作;在展后,展商也可以查询哪些客户到过展台,对哪些产品感兴趣,以实现精准营销和产品结构及功能的调整。另一方面,主办方通过大数据了解客户喜好和感兴趣的产品信息,可以更好地对展览项目进行调整,为客户服务。
会展业大数据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数据量
对比其他诸多行业,会展业支配的数据量并不大。大数据之所以比数据多了个大字,是因为在数据的数量上、获取数据的速度和方式上、包括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上的差异。其中,量是大数据的一个维度。从举办单个展览项目来看,目前主办方处理数据的量是有限的,即使规模达到几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项目,通过传统数据库以及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也能从容应对。大数据关于样本=全部、重关联不求因果的理念,更多的是基于海量数据的现实。因果分析是人类探索自身和自然的终极理想,过去是将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数据库通过因果分析实现精准营销和精细化运营仍然是会展业的主要操作方式。
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
对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能力要求更高。业内目前有一种倾向,过度关注数据采集技术和大数据的意义,对于数据分析能力关注极少。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不要好高骛远,即便是踏踏实实地做好对传统数据的分析,也是个挑战。
场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主办方对基础设施要求逐渐提高,最基本的带宽要求在很多场馆都没有达到;另一方面,一旦场馆对IT基础设施进行大幅度升级,学习重庆会展中心的做法,又会造成主办方的矛盾心理,对数据安全的担心增加。当然,这是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中国的场馆经营方对自办展的喜好或者说“情结”,尽人皆知。在中国的诚信环境下,主办方产生疑虑难以避免。
投入产出问题
不同的企业对于大数据应该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考虑问题的原则应该是投入产出比。总的说来,由于投入巨大,无论场馆方还是组织方只有比较有实力的企业才可以考虑在大数据方面进行投入。小企业即使有在大数据方面探索的雄心,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与第三方服务商的合作。
最后,对会展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所做的只是“九牛一毛”,远谈不上穷尽。大数据除了在会展立项、营销、管理和运营等方面将产生积极作用之外,围绕人员流动密集、物流集中的会展活动应该还有其他层面的应用。其中,关键是投入产出比和利润模式问题。在利润模式方面,是有了清晰的利润模式再去收集数据,还是在数据的收集之后再去挖掘数据的其他使用价值和利润模式,是很多行业都会碰到的、令人困惑的问题。
咨询展览搭建,找展商、展览搭建公司请拨打18201820295